我只是凡人
活着已耗费所有力气
近日,随着《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票房大卖,白血病再度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就连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个名称都能脱口而出。
让每个看过片子的人都异常揪心,那种触动内心的东西有时不是言语能够表达出来的
电影院痛哭过后,科学却给了我们一个好消息!
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另一种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
它是一种侵袭性血癌,比慢粒更为恐怖,是四大白血病中五年生存率最低的一种。
65岁以后确诊的人群死亡率超过90%,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有关数据统计,每年10万人中约有5人会发生急性髓性白血病。
患者体内癌细胞会在骨髓中快速繁殖并阻碍正常血细胞的产生,甚至导致致命感染和出血。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患者发病之前血液中存在某种遗传变化,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早期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高风险人群。
该研究于近日以“Predict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risk in healthy individual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
研究者为康奈尔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他们与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研究合作,收集了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数据和血液样本。
对来自124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DNA进行了测序,并将其与676名未患急性髓性白血病或相关癌症的人进行了比较,随访10 - 20年。
研究重点是检测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相关的既定基因,并发现个体中某些基因的突变,研究发现:
罹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人群有特殊的遗传变化,ARCH、DNMT3A和TET2、TP53、U2AF1这些基因会发生突变,并且这些突变在他们血细胞中占有更大比例。
该结果意味着DNA检测可以探秘急性髓性白血病发生的根源,继而预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风险。
但是任何预测性测试都需要高度准确,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的风险。
尽管该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精度,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预测性测试的准确性,以便识别有急性髓性白血病风险的个体并密切监测,同时制定预防白血病发展的方法。
希望未来基因检测可以将白血病这一人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真正遏制住,相信那一天并不会太过遥远。